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始终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历久弥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目前全国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3.79人,江西省为2.64人,而赣州市仅有1.7人,江西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明显短缺。为此,《江西省中医药条例》提出,通过招募招聘、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基层补充中医药人才。这意味着中医学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好。
一、培养层次
专科(三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中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中医医师职业群,能够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学院与赣州市中医院共同探索实施校院合作、医教协同的中医学专业华体会管网新模式——现代学徒制“1+1+1”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学习,第二学年校院协同培养(采取“床边示教、专科查房、病房讲课”教学),第三学年临床实习,培养学生熟练的临床技能和专业发展潜力。
四、专业优势
中医学专业已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较合理、业务素质较高和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校本部现有中医学专任教师34人,其中具备双师素质或“双师型”教师 21 人,占比 61.8 %;副高以上职称18人,占比52.9%;硕士研究生学历19人,占比 55.9 %。兼职教师来自3所附属医院、市内三级医院的中医临床专家。中医学实训中心建有“中医基础实训室”、“中医舌诊实训室”、“中医脉诊实训室”、“针灸实训室”、“推拿实训室”、“中药标本馆”等实训室,配备了经络循行途径人体模型、舌象模型、舌象诊断系统、脉象仪、脉象模拟人、针灸铜人、电针治疗仪、全套中药生药、高级智能数字网络化体格检查教学系统、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与CPR模拟人训练组合、腹腔穿刺仿真病人模型等仪器设备,能满足中医临床教学需要。此外,我院获批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基地(中医类别)(国卫医考委办发〔2019〕1号),标志着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可组合形成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体系的能力水平。
五、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选读、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课程。
六、实习单位
赣州市中医院、附属赣县区人民医院(含原赣县区中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省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南康区中医院、瑞金市中医院、东莞市清溪医院等。
七、技能证书
毕业后具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加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资格。
八、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到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中医临床诊疗、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等工作。